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秋日诗

孙绰 孙绰〔魏晋〕

萧瑟仲秋月,飂戾风云高。
山居感时变,远客兴长谣。
疏林积凉风,虚岫结凝霄。
湛露洒庭林,密叶辞荣条。
抚菌悲先落,攀松羡后凋。
垂纶在林野,交情远市朝。
淡然古怀心,濠上岂伊遥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仲秋时节霜露渐起,万物凋零,云淡天高,秋风阵阵。
住在山中的人最先能感觉到这些变化,远行游子要放声高歌才能舒缓心中思家的愁绪。
稀疏的树林中不断地刮起冷风,空荡荡的山峦上聚集着浓云。
浓重的露水洒落在庭院中的树上,繁密的叶子就从茂盛的枝条上落下。
抚摸林中野菌只感生命短暂,攀摘苍松枝叶只羡无惧严寒。
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远远地来到林边野外垂钓,与朝廷、市场这些争名争利的场所断绝联系。
只要保持着远古人的心胸,淡然无欲,那我们离无为自适的境界也就不远了。

注释
仲秋月:农历八月,是典型的秋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全诗清晰地显现出三个层次。

  首四句总写秋日的节侯特点及其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。前二句首先写出秋天的一派肃杀之气。“仲秋月”就是农历八月,是典型的秋日,此时天气转凉,霜露渐起,百物凋零,所以冠以“萧瑟”二字。“飂戾风云高”是说此时节云淡天高,秋风阵阵。“飂戾”就是风声。如此萧瑟的节候自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感应:“山居感时变,远客兴长谣。”住在山中的人会首先感到这时序的变化;远行在外的人很容易产生凄凉之感、思家之念,以至于要放声唱歌来舒散心中的愁闷。这一层写出了对秋日的总体印象,为后面的具体描写秋景张本。

  接下六句为第二层意思,写自身所感到的节候变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东晋士人在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环境中,没有采取鄙弃功名、追求自然的生活而是追求“心隐”,无论在朝在野,只求意而已。以优雅从容的风度,过着风流潇洒的生活,当时方内名士与方外高僧无不追求这种生活方式,而这一生活的主体,便是山水、清谈。此诗便是作者感于秋天大自然万木萧条而青松后凋的景象后,为了抒发自己淡泊宁静的情怀而创作的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储兆文·中国古典文学 修订版: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,2011.04
2、 萧涤非,姚奠中,胡国瑞·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:山西人民出版社,1989.03

简析

  《秋日诗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此诗前八句写秋景,描写万物的凋零以呈现生命的短暂;后六句写人生感悟,诗人悲悯菌的短命和羡慕松的长寿,思索人生该如何度过。此诗语言朴实无华,自然流畅,表达了诗人宁可在垂纶林野中恬淡地度过一生,也不愿在市朝中冒着生命被戕害的危险去争名逐利的心境。

孙绰

孙绰

(314—371)东晋太原中都(今晋中榆次)人,字兴公。孙楚孙。少以文称。初居会稽,游放山水。与许询并为玄言诗人,亦能赋,尝作《天台山赋》,辞致甚工,自谓掷地有金石声,为当时文士之冠。名公之碑,必请绰为文。除著作佐郎,累迁廷尉卿,领著作。原有集,已佚,明人辑有《孙廷尉集》。 14篇诗文  64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祖台之〔魏晋〕

 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,忽闻人语云:“老臣冒死自陈。”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,长八九寸,拄杖偻步,笃老之极。缘柱而下,放杖稽首,默而不言,因仰视殿屋,俯指帝脚,忽然不见。东方朔曰:“其名为‘藻’,春巢幽林,冬潜深河。今造宫殿,斩伐其居,故来诉于帝。仰视宫殿,殿名‘未央’,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。俯指陛下脚者,足也。愿陛下宫殿足于此,不愿更造也。”上为之息宫寝之役。

  居少时,帝亲幸河都,闻水底有弦歌之声,又有善芥。须臾,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,绛衣素带,缨佩乘藻,凌波而出。帝问曰:“闻水底奏乐声,为君耶?”老翁曰:“老臣前昧死归诉,幸蒙陛下天地之施,即止息斧斤,得全其居宅,不胜嘉欢,故私相庆乐耳。”献帝一紫螺壳,状如牛脂。帝曰:“朕暗,无以识君。”“东方生知之耳。”“君可思以吴宝贻之。”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。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,倏忽还到,奉大珠径寸,明耀绝世。帝甚玩焉,以五十万钱赐朔,取其珠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戊申岁六月中遇火

陶渊明 陶渊明〔魏晋〕

草庐寄穷巷,甘以辞华轩。
正夏长风急,林室顿烧燔。
一宅无遗宇,舫舟荫门前。
迢迢新秋夕,亭亭月将圆。
果菜始复生,惊鸟尚未还。
中宵伫遥念,一盼周九天。
总发抱孤介,奄出四十年。
形迹凭化往,灵府长独闲。
贞刚自有质,玉石乃非坚。
仰想东户时,余粮宿中田。
鼓腹无所思;朝起暮归眠。
既已不遇兹,且遂灌我园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时运·其二

陶渊明 陶渊明〔魏晋〕

洋洋平潭,乃漱乃濯。(潭 一作:泽)
邈邈遐景,载欣载瞩。
人亦有言,称心易足。(人亦有言 一作:称心而言;称心易足 一作:人亦易足)
挥兹一觞,陶然自乐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