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歌头·送王修甫东还
王恽〔元代〕
樊川吾所爱,老我莫能俦。二年鞍马淇上,来往更风流。梦里池塘春草,却被鸣禽呼觉,柳暗水边楼。浩荡故园思,汶水日悠悠。
洛阳花,梁苑月,苦迟留。半生许与词伯,不负壮年游。我亦布衣游子,久欲观光齐鲁,羁绁在鹰韛、早晚西湖上,同醉木兰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樊川是我深爱的地方,可惜年老的我无人能及。在淇水边骑马奔波了两年,来来往往更显得洒脱不羁。梦中是那池塘边春日里茂盛的嫩草,却被鸟鸣声唤醒,水边柳树成荫,掩映着楼阁。对故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,汶水悠悠,流逝不息。
洛阳的牡丹,梁苑的明月,让我久久留恋不愿离去。半生都与文坛才俊相交,没有辜负壮年的游历。我自己也是个平民游子,早就有心去齐鲁大地观光游览,却一直被俗务羁绊。真希望早日能解脱束缚,到西湖边,在那木兰舟上与你一同痛饮,共享欢乐。
注释
王修甫:王恽好友,酬唱频仍。
樊川:唐诗人杜牧的别称。
俦:同辈,伴侣。
简析
词的上片即表达对樊川的深爱,同时感叹自己年老无法与之相比,然后回忆在淇水边骑马往来风流、洒脱的日子,描写梦境中的春日景象,最后点出对故园的深深思念;下片更深一层进行回忆,回顾自己的半生,与文人墨客交往密切,没有辜负壮年的追求,以布衣游子的身份自居,向往齐鲁大地却身受种种束缚,结末以美好的愿景收束,想象着在西湖上与友人同醉于木兰舟中。全词语言清新,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、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自由的向往。
王恽
王恽(yùn)(1227—1304年7月23日),字仲谋,号秋涧,卫州路汲县(今河南卫辉市)人。元朝著名学者、诗人兼政治家。一生仕宦,刚直不阿,清贫守职,好学善文,成为元世祖忽必烈、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。其书法遒婉,与东鲁王博文、渤海王旭齐名。著有《秋涧先生全集》。散曲创作,今存小令41首。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,在汲县去世,终年七十八岁。 512篇诗文 68条名句
双调·沉醉东风·归田
汪元亨〔元代〕
远城市人稠物穰,近村居水色山光。熏陶成野叟情,铲削去时官样,演习会牧歌樵唱。老瓦盆边醉几场,不撞入天罗地网。
达时务呼为俊杰,弃功名岂是痴呆?脚不登王粲楼,手莫弹冯讙铗,赋归来竹篱茅舍。古今陶潜是一绝,为五斗腰肢倦折。
题朱知事云樵图
刘崧〔元代〕
使君昔隐灊川曲,惯逐山樵伐云木。
一从去作宪幕宾,长忆灊川好林谷。
灊川之东山插天,中有峭壁何崭然。
寒光夜接九华雪,秀色日射峨眉烟。
褚君妙笔世稀有,为写兹图传不朽。
山气清含五粒松,江光绿浸三春柳。
长裾曳杖为何人,从以樵斧方逡巡。
层峰正隔秋浦水,仙境似与柯山邻。
山回峰转愁欲暮,斸药携琴更深去。
林路时冲虎豹过,湍崖暗激蛟龙怒。
此图此景何清奇,疑是当年亲见之。
采芝南岭去已远,濯足东涧来何迟。
只今却上青霄立,斩伐芟夷乃其职。
卷曲宜刊恶木枝,乔修要简良材植。
人生穷达焉可期,云中樵者非君谁。
会稽太守自结驷,王屋山人方看棋。
功名时来信所遇,伐木丁丁为君赋。
他年持斧绣衣行,还忆灊川卧云处。